落差108米,坡度70度。3月27日,30余名工人用“魚鱗坑”種植方法在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(qū)溫泉東路維斯特山體的峭壁上進行綠化作業(yè)。
“城區(qū)內的荒山基本上綠化完畢,現在只剩下難以種植的陡坡、裸巖這樣難啃的硬骨頭。”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(qū)林業(yè)園林管理局副局長王樹林說。
以創(chuàng)建國家生態(tài)園林城市為契機,烏市水區(qū)林業(yè)園林管理局為提升綠化質量和服務民生,結合生態(tài)修復、城市修補等工作,啟動荒山綠化工程。
在面朝溫泉東路的維斯特荒山綠化現場,記者看到,7000多平方米的山坡上都是裸露的黃褐色山體,鮮有樹木生長,坡下稀疏地生長著紫樹槐灌木叢。
據王樹林介紹,維斯特山體近10年來一直在進行綠化,但由于山體落差大、坡度陡、巖石多、土質差,保水保沙困難,樹木的成活率很低。
“今年我們經過調研,決定采用新的種植方法,即‘魚鱗坑’種植方法。‘魚鱗坑’呈品字形排列,使樹木像魚鱗一樣交錯地種植在山坡上,具有一定蓄水容量,在坑內栽樹,可保土保水保肥,是一種經濟高效的種植方法。”王樹林說,此次維斯特山體將用這種方法種植樹木1000余株,品種以胸徑3厘米的榆樹為主,適當點綴五葉地錦。
在現場,30余名工人手拿十字鎬、鐵鍬,身掛安全繩,在70度的陡坡上挖下一個個深坑。由于山體表面巖石多,工人還需先用電鎬把石塊打碎。“山太陡了,人站穩(wěn),使不上勁。在山上挖10個坑,在平地上可以挖幾十個了。”工人俞喜說。
“2018年水區(qū)園林綠化重點是提升主城區(qū)綠化品質,今年預計新增綠地2800畝。”王樹林說,“除了維斯特山體,還有水塔山、清泉山、溫泉山等10處陡坡裸巖地,今年將全部實現綠化。同時建設慢行系統(tǒng)將大型綠地紅山公園、南湖廣場、水磨溝公園串聯在一起;對去年靚化工程完畢的街區(qū),如新民西街、新興街、南湖東路嘗試有設計感的樓體綠化、垂直綠化,提升城區(qū)的文化品位。”
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微信掃一掃: 盡“掃”天下農商情